据悉,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经验获省里高度肯定,在2017年省委农村工作会上,做为典型大力推广。
2015年,我市被列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做为项目实施单位高度重视,集思广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指导下,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等有效举措,桥头河精品农业园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获得了省农业委、省财政厅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撬动社会资本向园区投入达9218万元,有肖老爷食品、博盛生态、邬辣妈食品等19家规模农业企业入驻,园区总产值27.8亿元,安置劳动力2783人,增加农民收入6520万元,园区共流转土地19300亩,流转为农民增收1158万元。
一、创新机制,多方面聚力
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市里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领导班子,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对项目扶持的每个重点项目,市里都明确一名市级领导挂点帮扶,明晰工作责任;市里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园区,掌握情况,搞好调度,解决存在问题。二是完善政策触动。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专款专用,严格绩效评价,严格检查验收。并将“特色县域经济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县”等项目有机整合,主要用于园区建设,扶持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提升服务拉动。以“五个一”为抓手:即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领导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对园区企业提供保姆式全程代理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二、从“精”字入手,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精准发力,把握发展重点。确立“以园区为依托,特色产业为基础,企业为载体,项目为支撑”的“产园融合”模式,作为全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通过抓蔬菜产业的小融合,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农村三产大融合。二是精细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狠抓“三品一标”认证;将重点农业企业、基地纳入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建立“约谈机制”,严管原料入库、生产加工、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支持飞天电商、博盛生态、肖老爷等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三是精确扶持,创建一流品牌。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出台专项奖补政策,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对获得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按不同标准给予奖励。四是精心培育,强化示范带动。把培育建设农业特色示范园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整合项目资金进行支持,鼓励农业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及产品优势,培育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效益。目前已创建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园8个。
三、从“新”上发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出台新政策,完善扶持机制。出台专门政策,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在项目立项、行政审批、用电用水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把农村三产融合列入特色县域经济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建设支持范围,加大投资奖补力度。按照“资金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原则,优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重点企业、项目倾斜。3年来,共整合资金12.5亿元,带动121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二是搭建新平台,强化保障机制。制定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促进土地规模集聚。成立省农信担涟源办事处,搭建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累计为75户企业担保4.5亿元。建立人才引进平台,采取挂职、聘用等方式引进就业,或以出资金、带成果等方式到企业参股,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三是严格新标准,强化管理机制。严格准入条件,所有新建企业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生态标准才能上马,强制关停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四是瞄准新方向,优化发展机制。针对市场需求,通过针对性引进企业、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另一方面,加速培育包括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农村电商等在内的农村新型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