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铁涟源段。
劈山开路,跨堑建桥。
正在施工中的二广高速安邵段。
娄涟高等级公路。
“经济腾飞,基础先行”!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带领110多万涟源人民齐心协力,涟源大地上,正在加快形成以二广高速、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为主轴,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经络的交通网络,“外通内连、通村通乡”的总体目标正在实现。过去封闭的“围城”涟源,正在向湘中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迈进。铁路、公路齐头并进,交通区位明显改善,促进了涟源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涟源加快融入长株潭经济圈,为涟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初冬时节, G354公路娄底至涟源段正在进行紧张勘验设计,预计12月份动工建设,这是一条承载着“涟源梦”的通道,110多万蓄势待发的涟源人再次从这里起航。犹忆起2002年9月28日,娄涟公路的建成通车,它填补了涟源无高等级公路的空白,打破了涟源由来已久封闭的局面,拉开了涟源交通建设跨越发展的帷幕。近年来,历届涟源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交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高举“矢志发展,科学跨越”大旗,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引擎,交通建设自此进入了“大投入、大发展、大提升”的新时期。一个个交通建设项目在涟水河畔开工,一条条坦途在湘中大地延伸,涟源变成了一个活力迸射的交通枢纽,这个古老而底蕴深厚的城市在交通“先行官”的引领下,带着年轻和朝气大步向前迈进。
高瞻远瞩谋发展 描就新蓝图
“路通人和,百业俱兴”,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搞活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和“催化剂”。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拉动链”。
曾经,地处湘中腹地的涟源,是沟通湖南东西、南北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但因对外连通的主干线服役期过长破损严重,且辖区内唯一的高等级公路娄涟公路也是坑坑洼洼,公路通行能力差,交通运输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煤炭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的优势全然得不到发挥,涟源如同一个封闭的圆环,在孤立的半径中徘徊。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严峻的交通落后状况,涟源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确定了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立足构建大通道,实现联线成网、内外通畅,构筑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工程、大项目,使涟源成为区域人流、物流、商流中心,加速融入湖南“3+5”城市经济发展圈。
“十一五”期间,涟源交通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全新开启了高速公路建设征程,拉开了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序幕,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大变样……交通运输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涟源经济发展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这使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局决策者们更加坚定的认为:“只有交通的大发展,才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突破。发展交通,必须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前景,必须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点上,不能只顾眼前,囿于一县一市,要放远眼光,看到全中国和全世界,把握跳动的时代脉搏。”“十二五”期间,涟源市委、市政府明确要围绕高速公路为主轴,国省道全面升级,县乡公路畅通,村级公路完备,旅游公路适度超前的总目标,加快形成以二广高速公路、娄新高速公路、长韶娄高速公路等为主轴,以干线公路组成的“两纵四横”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经络的交通网络,实现“外通内连、通村通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总体目标,加快融入长株潭经济圈,对接珠三角经济辐射。2011年,涟源被纳入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涟源市的决策者们没有半点含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阵,交通部门主动作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争项目、筹资金、抓建设,涟源迎来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大好局面。交通运输事业再次展翅腾飞,一幅美好的交通宏伟蓝图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众志成城破瓶颈 构筑“大动脉”
“凝心聚力,实干求成”,宏伟蓝图激荡发展豪情,激发了涟源人民冲破封闭的强烈渴望,“要想富,先修路,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已成为涟源人民的共识,他们以改天换地的澎湃激情,迅速掀起了交通建设高潮。
涟源水运几乎为零,铁路运输能力有限,主干公路是决定涟源交通承载规模和吞吐能力的“主动脉”,为此,涟源市交通运输局一班人动员各方面力量“跑”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终于使二广高速安邵段、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过境涟源, G207线、S210线、X024线、S332杨市经茅塘至白马公路(杨白线)、娄底骡子坳至斗笠山公路(斗螺线)、涟源雷鸣洞至大塘公路(华雷线)、G354线娄底至涟源(娄涟大道)等主干线纳入全省干线公路扩建改造计划。涟源交通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提出“大交通、大发展、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动员全市上下,采取切实可行的过硬措施,举百万人民之力,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打好了这一场交通建设攻坚战。
炎炎酷暑,涟源人民充分发挥吃得苦、霸得蛮的优良传统,涟源交通建设攻坚战正如火如荼。涟源市委、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沿线乡镇党委政府、村组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公路建设主战场,用真心、倾真情全力处理和解决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科学处理了一系列路农矛盾。拆迁工作快速、高效、安全、和谐,化解矛盾迅速、细致、果断、公正,创造了涟源交通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娄新高速涟源段仅用了半个月便完成了618栋房屋的拆迁任务,二广高速涟源段22天时间拆除1126栋房屋,长韶娄高速涟源段1个月时间内拆迁房屋443栋。湖南省、娄底市公路建设指挥部在涟源检查工程建设和优化环境工作时,对涟源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取得的“攻艰克难,超前谋划,把握规律,强势推进”的成功经验,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向全省推广。
交通要快速发展,除了项目支撑,更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十二五”期间,八大交通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总投资达50余亿元,一个接一个项目投产建设,为涟源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资金成了最大问题。融资困难重重,但涟源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毫不气馁,一方面通过抓项目大力争取资金政策,另一方面集思广益,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2013年9月,成立了涟源市交通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全权负责交通建设筹融资,强化资金保障。同时合理利用公路两厢土地,全面推广BT、BOT等建设模式,即将开工的G354(娄涟大道)将采取BT模式投资建设。全市上下同心积极破解资金瓶颈,顺利推进交通项目建设。
如果说国、省干线是涟源交通的主骨架、大动脉,那么包括县、乡、村道在内的农村公路则是遍布涟源的“经纬线”。在抓紧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对于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也丝毫没有放松,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头号工程进行部署,依托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政策,着重畅通边远山区公路,消除一头进、回头出的断头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形成有效互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为民办实事,关键要把实事办实。农村公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和水泥公路进村率均进入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项目”。突飞猛进的成绩,给农村带来许多实惠的同时,也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更大。市交通运输局一班人化压力为动力,锁定目标,负重前行,砥砺奋进。他们处处讲求“落实”二字,班子成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每个项目都分别确定一名副职领导亲自抓,明确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的“三保”责任制,在每一个环节都突出一个严字,严要求,严把关,不容一丝一毫的马虎。为确保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他们天天守在工地上,与责任乡镇、施工队等一起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化矛盾、抓质量、抓进度,功夫不负苦心人,各个项目都如期高质量地推进。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500公里,通畅里程3706公里,乡镇通畅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畅率达90%。
路通了,人多了,经济活跃了,运输更迫切了。如何让农民兄弟走得安全、走得舒适、走得便捷,成了涟源市委、市政府的心头病。2012年,组织全市相关单位到怀化市溆浦县考察学习农村客运工作的先进经验,通过充分对比和分析论证,确定了全市农村客运工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采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方法进行规范和管理,加快实现“客运通村,舒心出行”的目标。全市投入200万元,完善250公里农村公路的配套设施,达到农村客运营运的要求,规范和发展农村客运线路20条,全市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1.7%。安平镇大塘村村民吴新华感慨:“现在到家门口就能坐上班车,到镇里办事又方便又安全,再也不用走几十里路上镇了。”
齐心协力办实事 铺就“致富路”
在涟源的地图上,一道道公路建设的红线纵横勾画;在大山深处,一条条公路在延伸。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涟源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597.76公里,其中国道216.98公里(高速公路146.76公里),省道426.563公里,县道531.811公里,公路技术等级和车辆通行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市发展客运班线85条,营运车辆4160辆,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10.9%、6.9%、12.8%、6.9%。一张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现代化运输网络正在形成。
2012年12月16日,涟源市第一条竣工通车的高速公路娄新高速建成通车,涟源至娄底通行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实现涟源人的“高速梦”;正在建设中的二广高速、长韶娄高速修通后,将实现涟源1小时到长沙,6小时到珠海;即将开工建设的湄琅高速顺接长韶娄高速,打通该市旅游通道、能源通道;G207线、S210线、X024线三大主干线于2011年完成改造,有效缓解涟源交通压力;斗骡线、杨白线、华雷线、S210绕城线等8条主干线公路扩建改造完成后,将全面提升公路等级和车辆通行能力;升级版的融城通道娄涟大道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打通产业通道,加快涟源产业发展,助推小城镇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涟源将成为北上京城、南下粤港,东联沪杭,西进川黔,南北通达、东西贯通的交通枢纽和“咽喉”要地,为涟源融入湖南“3+5”城市群,对接南珠三角经济辐射奠定坚实的基础。
“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班车”,这是交通运输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农村经济因此再次迸发活力。一条条农村公路的竣工,连通的不仅仅是路,还有乡村与外面的世界;一条条农村客运班线的开通,缩短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乡村与城市的差距。农民的致富道路越来越宽阔,农村经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涟源已初步形成了以粮油、畜禽、果蔬、药材、苗木等五大产业为主,以生态休闲农业为辅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企业191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8.04亿元。
交通的全面提速,打破了小农经济的静寂,加快了涟源的融城步伐;交通区位的改善,带来了市场经济博弈和丰硕成果。三一重工、华润电厂、五江汇源、国产水泥等等企业纷纷落户涟源,一个集机械、煤电、建材、冶金为一体的地方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交通的畅通也给涟源旅游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升级为4A级景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直线上升,杨市、六亩塘、湄江、茅塘等旅游名镇的建设亦紧追其后,旅游经济更加强势。2013年,涟源雄心勃勃地踏上了创建湖南省级旅游强市的征途。
随着涟源交通运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坦途将在湘中大地上继续延伸,构筑出一个四通八达、顺畅快捷的现代交通网络,给涟源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多重拉动效应,一个更加璀璨耀眼的“湘中明珠”将在涟水河畔续写辉煌。